农经好文章|经典文献|JEP “贫困陷阱”真的存在吗?贫困理论面面观
图片来源:www.usdailyreview.com
本期导读:
无论是探究一国的经济增长,还是一家的收入增长,贫困陷阱都是发展经济学文献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期介绍的文章梳理了探讨贫困陷阱是否存在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证据,全面地总结了导致贫困陷阱的多种可能机制。这个更宽广的视角与上一期【经典文献】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课程来源:
UCD ARE215C Micro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Theory & Methods
专题分类:
发展经济学 | 贫困陷阱
”Do Poverty Traps Exist? Assessing the Evidenc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4, 28(3): 127-148.
Aart Kraay and David McKenzie
贫困陷阱对于政策制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如果贫困陷阱真的存在,那么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就是可以根除的。这是因为更高水平的均衡是存在的,个体不过是因为某些局限一时没有到达那个高均衡而已。贫困陷阱的存在还意味着一次性的政策扶持可能通过扶持个体突破贫困的临界线而实现长期脱贫。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低水平停滞(low-level stagnation)的概念就很流行了。不少古典经济学增长模型(参见【经典文献】第1期)都引入了贫困陷阱的概念。学者认为,穷国之所以穷,是由于它们无法积累足够多的人均资本(capital per capita)来推动收入的增加。一旦一个国家将人均资本提升到一个临界值,该国的经济增速就会跃升到一个高水平,其人均收入也相应地急增。收入增加进一步形成资本积累,带来一个良性循环。穷国初始的资本积累可以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改造制度,和发展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如图显示,从1960年到2010年,绝大多数的低收入国家都取得了明显的收入增长,且各个收入水平的国家都拥有大约每年2%的人均GDP增长率。这就是说,初始收入水平低下的国家并没有取得比高收入国家更高的收入增长率。虽然穷国的收入在缓慢增加,但似乎并不存在一个能使收入跃升的临界点(即一个S型的收入曲线)。相似地,在家庭层面上也没有发现系统性的证据来确认贫困陷阱的存在。
除了以储蓄和积累(saving-based)为基础的贫困陷阱机制,作者还介绍了其他几种贫困的理论。一种名为“大跃升”(big-push)的机制强调,现代产业部门(modern sector)拥有递增的边际收益。如果经济体可以将资源尽可能多地投入现代产业,它可以获得高速增长而脱离贫困。营养性贫困是另一种观点。这个观点是说,穷人之所以不能靠自己脱贫是由于他们营养不良,不能胜任高回报的工作,以至于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
强调借贷局限的学者则认为,要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必须要达到一个较大的投资规模。穷人既没有资本积累也借不到足够的资金,故而只能进行少量投资,采用较差的技术并获取较低的投资回报率。不过,在实际情况中,小规模投资并不一定意味着较低的回报率(如微型金融支持创办的小微企业)。
另有学者指出,贫困可能改变人的决策方式,使人短视而不能做出最优选择。恶劣的地理条件和低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可以使个体陷入贫困。有时由于政策限制,人们不能通过搬迁来逃离致贫的环境(如中国的户籍制度)。有时候,搬迁的成本和风险过高,初始较为贫困的个体没有能力去搬迁。
关键词:贫困陷阱,实证检验,贫困的成因,宏观经济增长
版权说明:未经书面许可,本页刊发的内容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转载事宜请联系:
arepapers@163.com。
“农经好文章”关注农经领域(包括农业、资源、环境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分专题系统性地介绍新近发表在各大顶级期刊上的前沿研究与海外应用经济系博士生课程推荐阅读的经典文献。
搜寻账号:arepapers,或扫描二维码:
点击蓝字查看论文原文